網站地圖
逢甲大學

機會不會自動來敲門,跳脫舒適圈、全力以赴,才能親手打造最美的結局。|逢甲風保系 吳涵萱

deco

機會不會自動來敲門,跳脫舒適圈、全力以赴,才能親手打造最美的結局。|逢甲風保系 吳涵萱

2025.05.02
國際移動

機會不等人:從自我懷疑到主動出擊

剛進大學的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時我多次問我自己:「這科系真的適合我嗎?」往往懷疑是不是選錯了路。但我並未停在原地焦慮、而是主動出擊聯繫學長姐,了解風保系畢業後的發展方向,驚喜發現出路比我想像的要多元廣闊;有人進入保險公司核保,有人在科技業做風險管理,這些資訊讓我更確定自己的選擇是明智的。

我對自己在學業上的表現極要求,認為那是展現自律與培養專業的必經過程,也維持連續三年半、系上第一名的紀錄。大三時,我鼓起勇氣向系主任張永郎老師表達做研究的想法,也感謝老師的肯定與支持,幫助我順利展開。我的研究主題為「金融檢查裁罰的決定因素分析」。雖然當時尚未修習完整的保險實務課程,但在張老師悉心指導下,我逐步掌握相關知識與研究脈絡,最終成功通過國科會審查,獲得執行機會。

研究過程中,我運用統計分析方法,結合大量蒐集的資料,探討保險公司遭受金檢裁罰的潛在決定因素。這些發現對保險業者在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方面具有高度參考價值,亦可作為金融監理機關制定政策時的重要依據。研究成果於2024年刊登於《壽險管理期刊》,能在大學期間就將研究成果推進至保險領域具影響力的專業期刊,我無比榮幸,更決心要在專業領域更上一層樓。

與張永郎教授合力完成的研究刊登在壽險管理期刊。

與張永郎教授合力完成的研究刊登在壽險管理期刊。

偏鄉英文營:以在地的設計傳達鄉土之愛

我從小在雲林縣長大,隔代教養的情形在我的家鄉非常普遍。當時年紀小,無法理解這個現象背後的意涵;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後,才猛然意識到教育資源與陪伴缺口對孩子成長造成的巨大影響。因為慶幸能接受完整的教育,我希望能盡一份力回饋家鄉、幫助更多同鄉的孩子。

大一暑假,我參與教育部「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回到雲林縣元長鄉的崙仔社區舉辦英文夏令營,並擔任營隊主辦人。

這個營隊結合我的英語能力與教學熱情,透過互動式、有趣的課程,讓偏鄉孩子也能對英文產生興趣、建立自信。

像是在教「身體部位」時,我設計邊唱邊跳的遊戲,讓孩子們能自然地學會單字與用法;在教「自我介紹」時,便安排角色扮演與小組競賽,讓孩子們在歡笑中主動說英文。

除了語言教學,我們也嘗試將社區長輩的智慧融入課程,例如邀請阿嬤們教孩子們做紅龜粿、碗粿、進行植物染等活動。我希望孩子在學英文的同時,能更認識自己的家鄉與文化,從小建立自信與歸屬感。正是這樣的多元設計與在地連結,使我們的營隊在教育部全國成果競賽中獲得第一名的佳績。

市集賣娃娃:透過慈善重建敘利亞婦女的希望

由於參加教育部的學海築夢計畫,我接觸到難民的議題;敘利亞內戰持續了13年之久,不僅摧毀無數家庭,更讓許多女性失去了丈夫,成為家中的唯一支柱,這使得她們在經濟上孤立無援。

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在2024年7月參與了Lara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在台北舉辦的募款活動,透過販賣敘利亞婦女製作的娃娃,為她們提供經濟支持,我負責販賣。這些娃娃不僅是精緻的手工藝品,更承載著敘利亞婦女對未來的希望與努力。

活動的所有收益全數捐贈給敘利亞兒童,用於支持他們的教育。透過活動,我們不僅銷售賣敘利亞婦女製作的娃娃,尋求經濟支持,更讓更多人認識到敘利亞難民的處境與需求、加入這項有意義的行動。

在義賣活動中向參與者介紹敘利亞婦女的故事。

在義賣活動中向參與者介紹敘利亞婦女的故事。

COP28:參與氣候變遷大會的震撼教育

2023年12月,在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翟本瑞老師、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朱正永老師協助和指導下,我前往杜拜參加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這是全球重要的氣候會議,集結世界各國領袖、專家、民間組織與媒體,共同研商氣候行動。在這個國際盛事,我不僅拓展視野,更開啟了對伊斯蘭金融與永續保險的深入探索。

在會場展覽中,我首次接觸到伊斯蘭保險(Takaful,互助型保險)。它不同於傳統保險,強調互助與風險共擔,並嚴格遵守伊斯蘭教法(Sharia),禁止利息(Riba)與投機行為。參與者共同出資建立基金池,用以支付賠償及公益事務,盈餘也回饋成員或用於慈善,這樣的制度讓我重新思考金融的倫理價值與社會功能。

COP28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金融不只是資金流動的工具,更是解決全球環境與社會問題的關鍵機制力量。我從中學到金融創新如何與宗教文化、永續理念融合,進而產生積極正向的影響,也更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永續發展的多元路徑。這段經歷對我未來的學習方向與價值觀有深遠的啟發。

在杜拜的COP28與跨國保險公司交流。

在杜拜的COP28與跨國保險公司交流。

赴澳洲實習:國際計畫是開啟新視野的窗

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我於2025年1月參加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主任呂晃志、社會創新學院薛珍華老師的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前往澳洲布里斯本的食物銀行實習,深入了解富裕國家中依然存在的食物浪費與街友的問題。

透過與非營利組織的合作,我看見他們如何將超市與農場的剩餘食材轉化為營養餐點,並藉由超市等通路號召民眾捐贈、形成完整的食物救援網絡。

此外,在昆士蘭大學、邦德大學與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美麗校園裡,我們分享逢甲大學在永續發展上的努力,每一項都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緊密接軌。這樣的交流不但讓他們對學校的海外計畫有了新的認識,也豐富我的國際經驗與多元思維。這段實習之旅不只拓展視野,更激發我對未來以更有效率方式推動社會永續的決心。

於邦德大分享逢甲大學在永續計畫後留影。

於邦德大分享逢甲大學在永續計畫後留影。

2025年1月參加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前往澳洲布里斯本的食物銀行實習。

2025年1月參加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前往澳洲布里斯本的食物銀行實習。

世界經濟論壇:大學生涯最特別的課

我何其有幸參與高承恕董事長親自規劃的「世界經濟論壇」榮譽課程,這門課不僅是我大學生涯中最特別的學習體驗,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與衝擊。課程匯聚各系的優秀學生,內容聚焦當前全球關鍵議題,從歷史脈絡到現代科技,從人工智慧到全球經濟轉型,每一堂課都像是跨時空的對話,帶領我們深入探討大國秩序對世界經濟的深遠影響。

高董事長以其宏觀的視野與犀利的見解,為我們揭示全球議題背後的邏輯。他與前行政院環保署長魏國彥講座教授、世界經濟與產業轉型研究中心葉守禮主任、及創能學院林滿靜執行長等重量級講者的對談,更是讓我感受到跨領域對話的壯闊。課程中,我們不僅學習到如何從長期歷史視野看待經濟發展,更透過小組討論激發創新思維,從不同角度解讀全球趨勢。

這門課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思維框架的建構與重塑。

每次上課我都彷彿置身於瞬息萬變的世界,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智慧,在科技的浪潮中尋找方向。課程內容涵蓋廣泛,從氣候變遷到地緣政治,從金融科技到永續發展,每一主題都讓我對世界的運作有了全新的理解。

課堂上師生互動與跨域對話更讓我深刻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與價值。這不僅激勵我以更敏銳的視角來面對未來的挑戰,更讓我深刻體會到唯有宏觀思維與跨域能力,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站穩腳跟,同時也讓我明白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對全球議題的深度理解與創新思維的實踐。這段經歷將成為我未來持續前進的重要動力,得以更加堅定地追求卓越、為世界貢獻一己之力。

課堂上小組同心協力辯論的照片。

課堂上小組同心協力辯論的照片。

學期末的個人報告,必須著正式服裝上台。

學期末的個人報告,必須著正式服裝上台。

逢甲是寶山:入山挖寶終不虛此行

回顧這幾年的經歷,我想告訴學弟妹—大學生活沒有標準答案,但每個選擇都值得全力以赴。如果學弟妹們也曾感到迷茫,不妨從主動探索開始,這經歷都會讓人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逢甲有豐富的資源,但不會自動送到手;主動爭取機會,就會有美好的成果。逢甲這座寶山能給你多少,取決於一己願意挖多深。

文|逢甲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吳涵萱

學生分享